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公示指南
本文来源: 本站编辑 2017-03-21 编辑: 本站编辑
年度报告公示指南
年度报告公示
2、 什么是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和《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3、 登记管理机关对事业单位法人的年度报告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审查?
4、 事业单位提交年度报告公示材料时应该同时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供哪些文件?
1、 为什么要建立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制度?
建立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制度,是为了更有效地实施对事业单位法人的监督管理。其主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将监督管理的有关内容和程序法定化。在建立年度报告制度之前,有关部门对事业单位涉及目前登记事项的活动及其他活动,不同程度、不同方式地实施了监督管理,为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年度报告制度,就使监督管理的内容、程序等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法定化,从整体上提高了监督管理水平。
(二)是实现登记目的的必然要求。
如前所述,对事业单位实施登记的基本目的是,核准其法人资格,规范其行为。就事业单位的法人资格而言,在经登记管理机关按规定核准登记之时,都已具备了法人条件;但事物是发展变化的,经过一段时间后,在客观上存在着法人条件丧失的可能,其他登记事项也可能发生重大变化。建立经常性的年度报告,就可以及时发现类似情况并作出相应处置,从而保持登记及登记事项的真实性。就规范事业单位行为而言,更是必不可少。登记只是一次性的行为,事业单位的活动却是经常的、持 续的,只有通过经常性的年度报告制度及其他监督手段,才能确保“规范事业单位行为”这一登记的目的得到充分实现。
(三)是实现事业单位动态管理的需要。通过年度报告制度,可以连续地、全面地了解事业单位的活动情况、生存状态和发展趋势,从而为及时调整某些事业单位以及从整体上调整事业单位的布局,进一步实现对事业单位的“跟踪”管理和动态管理,创造有利条件。
(四)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的自我规范。年度报告制度有明确、具体的要求,这些要求首先是对事业单位的外在约束,但又可以转化为事业单位内在的自我规范;同时,年度报告的过程,本身就是事业单位接受法制教育,强化法人意识,进行自我规范的过程。
2、 什么是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和《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是指事业单位法人每年在法定的时限内分别向登记管理机关和审批机关报送上一年度执行《条例》情况的报告。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是指事业单位法人在总结和自查的基础上形成的,按照固定格式填写的,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的,本单位上一年度有关登记事项执行情况的书面材料,是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的文字载体。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中,需由事业单位填报的栏目主要有:
(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二)有关登记事项年末实际情况;
(三)资产损益情况;
(四)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五)接受捐赠资助及其使用情况。
3、 登记管理机关对事业单位法人的年度报告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审查?
登记管理机关对事业单位年度报告的审查,虽然是对事业单位一年来有关情况的综合性审查,但不是涉及所有重要方面的全面审查。具体来说,是对事业单位一年来与《条例》和登记事项有关的行为及结果的综合性审查。通常,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审查:
(一)事业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是否遵守《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实际使用的名称与核准登记的名称是否一致,包括使用的公章、财务专用章、标牌与核准登记的名称是否完全一致;有没有擅自加挂牌子、改变单位名称的行为。
(三)实际的住所与核准登记的住所是否同一地址。
(四)事业单位登记的法定代表人与实际的负责人是否一致。
(五)是否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有无超出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的行为。
(六)开办资金有无大幅变化,是否继续具备承担与宗旨和业务范围相适应的民事责任能力。
(七)事业单位有无抽逃、转移开办资金的行为。
(八)事业单位接受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是否符合《条例》的规定。
(九)事业单位有无涂改、出租、出借《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印章的行为。
(十)事业单位自核准登记后是否超过一年未开展业务活动或者自行停止业务活动一年以上。
(十一)有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是否继续有效。
(十二)依法纳税情况。
(十三)违约和社会投诉现象。
(十四)涉及诉讼情况。
(十五)受奖惩和有关评估情况。
(十六)其他需要报告和审查的事项。
4、 事业单位提交年度报告公示材料时应该同时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供哪些文件?
事业单位在提交年度报告时应当同时提交以下材料:
(1)《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本和所有副本。
(2) 资质认可和执业许可证书复印件。
(3) 加盖公章的上一年度末资产负债表(含结转前和结转后)或审计报告的原件及复印件
(4) 本单位年度工作总结电子稿
所提供复印件均应加盖本单位公章。
5、 年度报告公示的工作程序主要有哪些?
年度报告及审查工作,由事业单位、举办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共同完成,大体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自查:事业单位应在规定的报送年度报告的时间之前,到登记管理机关领取空白的《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并按照《条例》的有关规定和《年度报告书》规定的事项,进行全面的自我检查。
(二)填报:事业单位在自查的基础上,按照有关规定填写《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将填写好的《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报送举办单位进行保密审查,由举办单位出具确认该年度报告书可以向社会公示的审查意见。事业单位法人公示的年度报告内容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将举办单位审查完毕的《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连同《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及其他有关材料报送登记管理机关。
(三)审查:登记管理机关收到事业单位报送的《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及有关材料后,首先要审查其《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填写的是否规范(如是否按规定加盖了有关部门印章等),提交的有关材料是否齐全、有效;不规范、不齐全的,要告知事业单位重新填报或补充提交有关材料。对填报规范,材料齐全、有效的,则进入实质性审查。
(四)公示:登记管理机关收到纸质材料后,在政府门户网站、机构编制系统的网站向社会公示《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6、 填写《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纸质文件有何要求?
使用登记管理机关统一制式的表格,并按以下填写要求:
(一)按表格所列栏目认真填写,内容真实、准确无误;
(二)表内涉及的数字栏,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填写;
(三)书写材料应符合耐久性要求,用钢笔(蓝黑或碳素墨水)、签字笔或毛笔填写,严禁使用纯蓝墨水、红墨水、铅笔、圆珠笔等不耐久书写材料。书写工整,字迹清楚、不得涂改;
(四)各表均需填写一式三份:二份交登记管理机关,一份由申请单位留存;
(五) 表内填写不下的内容另附A4纸填写。
7、《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中各项指标填写说明。
单位名称:事业单位如有经登记管理机关登记的多个名称,应在封面上填写“第一名称”,并加盖公章。在表格(第2面)的相应栏目中填写“第一名称”及其他名称,并将其他名称用括号括起。
法定代表人:由法定代表人本人签名。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登载事项:填写法人证书登记事项的内容。
资产损益情况:填写年末《资产负债表》内净资产(或所有者权益)期末数。
网上名称:填写在“政务和公益机构域名注册管理中心”注册成功的政务或公益域名名称,未注册的填“无”。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上一年度变更登记有关情况,如无变更登记事项,填“无”。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填写开展业务活动的具体情况,包括开展的主要工作、取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有关数字、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改进措施等。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填写本单位业务范围涉及的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涉及多项的分别填写。没有填“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填写上一年度事业单位绩效、有关评估、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没有填“今年我单位没有涉及诉讼事项、未接到社会投诉”。
接受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填写上一年接受捐赠及使用情况,没有填“无”。
事业单位委托意见:填写“兹委托登记管理机关公示我单位年度报告书。”由法定代表人本人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
举办单位意见(含保密审查意见):填写“经审查,同意公示。”由举办单位负责人或分管领导本人签名,并加盖举办单位公章。
8、 年度报告应当提交给哪个登记管理机关?
年度报告应当提交给本登记管辖的登记管理机关。一般应提交给核准事业单位登记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